陰離子捕收劑浮硅工藝要求在強堿性介質中(pH=11.5左右)進行,加入鐵礦物的抑制劑(淀粉或木質磺酸鹽等)和硅質礦物的活化劑(Ca++等),以脂肪酸類作為捕收劑。由于該工藝對于礦泥不太敏感,因此可以直接分選不脫泥的鐵礦石。美國、加拿大、前蘇聯等國家從60年代始就對低品位氧化鐵礦石或半氧化鐵礦石進行直接陰離對捕收劑反浮選工藝的試驗研究,美國和加拿大采用淀粉作抑制劑,而前蘇聯則因糧食緊張而采用木質素。雖然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結果均證明了陰離子捕收劑反浮選也能達到陽離子捕收劑反浮選的選別指標,但由于前者的藥劑成本較高和影響精礦過濾等原因而未在工業上應用。而前蘇聯研究認為,陰離子捕收劑反浮選工藝直接處理低品位鐵礦石,其藥劑成本較高,木質素降解對水質有污染,并且鐵精礦過濾困難等,因此一直未見有工業應用的報道。據報道,前蘇聯在克里沃羅格氧化礦采選公司按照強磁選-陰離子反浮選工藝建設了一個工業試驗系列。
我國從70年代開始就對鞍山地區的貧紅鐵礦石進行陰離子捕收劑反浮選工藝的研究,由于受當時糧食供應緊張的制約,抑制劑采用了木素磺酸鹽,并且為了降低藥劑成本,傾向于對弱磁和強磁的混合粗精礦進行反浮選。我國在“七五”計劃期間,通過對鞍鋼齊大山鐵礦石合理選礦工藝的技術攻關,尤其是解決了淀粉的來源問題,最后確定新建調軍臺選礦廠采用混磁精礦陰離子反浮選工藝,并于國家“九五”計劃期間建成我國第一個采用陰離子反浮選工藝的大型選礦廠(規模900萬t/a原礦)。經過近幾年的研究,現在調軍臺選礦廠的鐵精礦品位已達到66%以上,該工藝在調軍臺選礦廠獲得成功為我國高質量鐵精礦選礦技術進步奠定了基礎。隨后,鞍鋼齊大山選礦廠浮選車間已于2001年由酸性正浮選工藝改為該工藝,并且原焙燒-磁選車間也于2002年初改造成與浮選車間相同的工藝,目前鐵精礦品位已達到67%以上。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